一张照片的力量 一场让人精疲力尽、仿佛没有尽头的战役,一位摄影师的灵感之作,历史由此诞生!有人说,那是美国二战历史中标志性的一刻;也有人说,后来依样复制的美国华盛顿广场上的六人雕塑,是美国英雄和战争精神的象征;事实是,因为那一刻,浴血战斗的美国人从精神上取得压倒性胜利,战争由此进一步转折,入驻日本腹地的美军投下原子弹,进而结束了世界大战。 在战争胜利的后来,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奖,成为了邮票、海报、不可计数的杂志和新闻头条的材料,而幸存下来的插旗英雄们,双倍完成了总统杜鲁门2个月筹集140亿美元的任务!小小一张图片,却有着惊人的力量!然而,谁真正在乎那六名无法辨清长相的士兵的真正想法呢?没人在乎他们只是20不到的孩子,没人在乎他们的灵魂是否再也不能离开那片硫磺岛的黑土,也没人在乎他们能否忘却死去的同伴们,他们中的3人在后来的战事中身亡,余下的成了政府为绝望的民众设置的英雄。胜利的旗帜将被永久铭记,然而真正英雄是那些死去的无名氏。 采用是用回忆的方式来讲故事的,类似的还有《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亚历山大大帝》、《末代皇帝》、《阿甘正传》,这些都是大制作,都是电影史上的杰出的代表作之类。 如果说本片和《硫磺岛家书》是姊妹篇,那么这个是姐姐。你一定要先看完本片才能去看《家书》,否则有些会看不懂,而且会觉得《家书》不怎么好看。 本片战争场面宏大,大处和细节的表现不会比《拯救大兵瑞恩》差,不知道和斯皮尔伯格担任制片有多大关系。 对本片的导演Clint Eastwood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知之甚少,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但是你看完了本片,就会知道,导演是一个深刻的人。 可是本片在美国却没人叫好,可能原因就是导演对人性的剖析伤到了所有美国人的尊严。美国可以强大到部队和某国作战时老百姓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这种强大从当时到现在也就只有美国会有。这也是《珍珠港》之后美国才能对日宣战的原因。 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的老百姓却依然过自己的日子,不肯拿钱买政府债券来支持战争,而政府当然不会像某些国家一样去强征。于是三个英雄人物就像现在大明星筹善款一样,到处走场。 在美国老百姓的眼中,这是否是对人们的一种讽刺呢?还有一点就是这三个英雄人物晚景之凄凉看了让人心寒,可能我们又会心底生起对美国老百姓的厌恶,他们如此地不懂感恩,如此地不珍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