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文案:(声明:文案均由授权方提供,并不表示一听赞同其立场或观点)
华韵乐府成立于去年初春,乐队成员由老、中、青结合,以退休老音乐家为主体,是一支较“年轻”的丝竹队伍。大家怀着对民族音乐深厚的感情,不计名利凝聚在一起,旨在弘扬民族音乐,为继承光大江南丝竹这朵秀美的江南艺术之花做出努力。经过一年的酝酿,乐队同仁精诚合作,首要目标——一张江南丝竹传统曲目录音专辑问世了。为提高演奏艺术水准,除了运用专业优势,对有些较冗长的曲目进行删改缩编,使其有所精炼。二胡运用了la mi、so er 、mi si定弦,丰富了和声效果。为增加丝竹乐队音响组合的色彩,创造性地加上一把高胡,显现了明亮华丽的音色效果,从继承发展的意义上而言,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
这里要特别鸣谢新汇集团的老总和他的同事们,对这张丝竹专辑制作的通力支持。
1、《中花六板》:《老八板》是一首源远流长的民间乐曲,二百年来流行于全国各地,主要旋律轮廓“工工四尺上” 由于江南民间常把一个曲牌或曲调编为一定拍数的长度,《八板》的长度被编成流水板60拍,曲名也就改为《六板》。规定长度并用加花改编出来的乐曲,长度也就是60拍的倍数。《中花六板》其旋律扩充加花的特点为:在《老六板》的基础上每小节扩充为4拍;《老六板》的骨干音基本不动,形成流水般波浪起伏的旋律线,富于抒情性、歌唱性;由于节拍的扩充,可以更充分地显示丝竹乐各乐器在演奏上的特点。
2、《熏风曲》: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谱》附录“初学入门琵琶谱”中有《虞舜熏风操》一曲。他把虞舜《南风歌》的歌词和《老八板》的曲调相配和,因而这首民间乐曲又被称为《虞舜熏风操》。后由《老六板》加花变奏而成的《中花六板》也常被称作《虞舜熏风曲》。春天是和风,夏天吹熏风,秋天起熙风,冬天刮朔风,曲名也就说明了此曲以文曲方式演奏的委婉柔美,典雅俊逸,熏人欲醉。
3、《行街四合》:《行街四合》简称《行街》,又称《八拍》。《八拍》一名表明了乐曲的来历,“拍”原是“句“的意思,《锣鼓四合》中有两处长度约为八句的曲调,常被用来改编成其他乐曲,《行街》是这类乐曲中改编得最为成功的一首。此曲常用于喜庆节日和庙会时在街上边行边奏,所以《行街》的曲名与“行乐”的演奏形式有关。乐曲由多首曲牌联合成套。在传承中,早期的《行街》结构较短小,用中等速度演奏。后期的《行街》则以悠扬的慢板开始,后逐层加速至热烈的快板。此版《行街》是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汇演上海队的参赛节目之一,在当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为了加强音乐的对比性,对完整的《行街》进行了大范围的删节,只演奏慢板的开始部分,然后直接连接快板,省去了慢板的绝大部分以及全部的中板。
4、《四合如意》:“四合”作多首曲牌联奏解。丝竹的演奏者创作了《三六》和《行街》,又把创作这两首乐曲中的成功经验,用到对《苏桥》的改编上去,新的乐曲最早仍称为《桥》,《四合如意》是后来的名称,又名《四合》。“桥”是指演奏形式,“如意”是取吉祥如意之意。流传于江南各地的《四合》各有异同,故有《扬桥》(《扬州四合》)、《苏桥》(《苏州四合》)、《杭桥》(《杭州四合》)等之区分。上海江南丝竹乐曲《四合如意》系根据《苏合》(《苏州四合》)改编而成。乐曲把《苏桥》的大量材料删去了,只突出在《三六》、《行街》中利用过的素材,并且基本上按照它们在《苏桥》中的位置排列。乐曲一开始,音乐中就出现了《三六》风味的旋律,在全曲中,《三六》素材始终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乐曲的后半部有“头卖”、“二卖”、“三卖”(也称“头赛”、“二赛”)。卖和赛是指乐队中各种乐器的独奏和合奏相传递地进行,具有竞赛的性质。这种竞赛形式生动活泼,使音乐富有情趣。
5、《云庆》:《云庆》有《凭轻狂》、《引轻江》、《云庆光》、《景星云庆》等别名。此曲由《锣鼓四合》的第二部分加花改编,并与部分《拾面》形成新的组合发展而成。《云庆》全部继承素材的结构。乐曲前半部分处理成加花慢板,后面处理成快板,是传统的处理办法。但《云庆》慢板素材不具备《锣鼓四合》曲调的一般特点,因此加花手法相应不够典型,由此形成的旋律,也不同于其他丝竹的快板,而具有安静、沉思的性格。
6、《春江花月夜》:由大同乐会的柳尧章于1926——1927年间,根据汪昱庭琵琶曲传谱《浔阳夜月》(又名《夕阳箫鼓》)改编,初为四人演奏,后由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又参照琵琶曲原有五处小标题易名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重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款乃归舟、尾声。由孙裕德倡入丝竹文曲。
7、《霓裳曲》原为杭州民间乐曲,根据清代民歌《玉娥郎》改编而成,为有别于同名琵琶曲,人们常称其为《小霓裳》,倡入丝竹文曲。
8、《三六》:原名《梅花三弄》(与琴曲《梅花三弄》同名异曲),也有人认为《三六》系《三落》之吴语谐音。“梅花”是对乐曲中五次“合头”的比喻,“三落”则是指曲中有四段旋律各含三个落音。乐曲除了首段和尾声,主体共九段,由先后出现的五次合头穿插四段含有三个落音的旋律构成。《三六》的素材基本上都取自《四合锣鼓》和“桥”类乐曲。
9、《欢乐歌》乐曲运用定板式加花而成,曲调清新明快。前面为慢板,后面用快板,使欢乐的情绪逐步高涨。此曲采用变奏在先,原型素材在后出现的手法,在江南丝竹乐曲中是一个新的创造。
10、《慢六板》用《六板》改编的曲子之一,显示了江南丝竹繁复的加花技术,是一首以优雅细致著称的丝竹乐曲。
本专辑因版权原因或者内容问题不提供试听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