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文案:(声明:文案均由授权方提供,并不表示一听赞同其立场或观点)
在这个唱片之前首先说说德国前卫音乐家Heiner Goebbels(海捏尔·戈贝尔斯),这位著名颇为学院派气质的实验音乐家多年来一直为ECM公司保持着高质量的前卫音乐水准,尽管ECM并不擅于此道。1992年,他与前卫萨克司风手Alfred 23 Harth(阿尔佛雷德·23·哈瑟)合作,在地下前卫爵士厂牌Evva发行了一张以自由爵士与采样拼帖结合为主的专辑《Goebbels Heart》(戈贝尔斯之心)。专辑的最后一曲便是著名的长达十六分钟的《Peking-Oper》(京剧),当时,人们纷纷质疑它的形式,因为人们还不了解其中真正的精华。而后Heiner Goebbels特地写了一篇相关的短文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由来,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Peking-Oper》是以革命题材京剧《沙家浜》为主要素材而创作的即席演奏与声音拼帖结合的作品。它的开头是京剧过门片段的反复,然后 Heiner Goebbels用他的理解来演奏二胡,简单的音阶,还有刮蹭的音效。随后他采样了戏文念白,演奏二胡高音的部分,再次混入原始的声音素材,加上 Alfred 23 Harth用萨克司风吹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主旋律,作品渐进高潮。曲过一半,Heiner Goebbels安排了阿庆嫂的出现,事后他解释说他个人的确对《沙家浜》这部戏很感兴趣,其中阿庆嫂是他最喜欢的角色。我们可以在这部分中听到 Alfred 23 Harth用萨克司风拟音的京剧念白,而Heiner Goebbels又不失分寸的引入拍节;作品变得音景化,锣鼓点与钢琴结合,衔接处混上电气的音色。最有意思的在结尾,Heiner Goebbels用西方传统打击乐器演绎京剧中的锣鼓点,他说,“京剧中的打击乐器快速而不混乱,我很赞叹这种表现方法。” 《Peking-Oper》这首作品影响了后来很多热中于此的前卫音乐家,其中就包括日本当今最为重要的实验音乐家大友良英。大友良英与其女友,同是日本最优秀的实验音乐家松原幸子等人组建了一支十分实验性的即席演奏团体——Ground Zero(队名出自华盛顿的一个宣扬毁灭爆炸的恐怖组织,原意为“大爆炸后一切皆无”,而“911”事件后,它又被覆盖上了新含义)。Ground Zero于1995年出版了一张名为《Revolutionary Pekinese Opera》(革命京剧)的唱片(1996年于英国著名实验音乐厂牌ReR再版做全球发行,故多数地方默认为1996年),它以Heiner Goebbels的《Peking-Oper》为原型,对其加以丰富和改进,形成了这样一张内容更加充实的唱片。Ground Zero在向致敬Heiner Goebbels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更为鲜明的表达了对这些中国元素的独到观点。
本专辑因版权原因或者内容问题不提供试听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