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文案:(声明:文案均由授权方提供,并不表示一听赞同其立场或观点)
力量 不是你能否将那些东西击碎 而是你能否碎而不散。
当通过耳机聆听,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温和,平静从容的力量。四年的时间去筹备一张专辑,或许是显得太漫长了,但是对于音乐,四年,仅仅够李炆将过去的自己击碎再重塑的时间。
“我需要用音乐去真实的表现自我” 在公司的专辑企划会上 李炆这样说出自己的想法。四年的时间,他这么去做了。2006年李炆第一张专辑《魔咒》通告期结束后,李炆向公司提出新专辑要自己担当制作人。因为李炆觉得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并没有完全的体现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理念,他不想再做制作人掌控下的艺术品,他认为只有自己创作的作品才能真正的传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新加坡著名饮料品牌‘SAGIKO’继李炆第一专辑《魔咒》捆绑高额宣传费及代言后对于李炆的第二张全新专辑依然进行宣传捆绑赞助,还将承担其专辑歌曲部分50%的制作费用。‘SAGIKO’此举已然奠定了俪声国际音乐对李炆的信心。李炆在‘SAGIKO’的保驾护航下,自己第二张专辑的制作有了更强的掌控和创作的自由空间。
2008年李炆终于给公司交来了一份满意的作品大集合。此张专辑歌曲风格洒脱,时尚,富有个性,许多歌曲各自结合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音乐元素,尽显了李炆在现代音乐新浪潮中,追求自我突破,敢于尝试新鲜元素的年轻音乐人无拘无束的心态。传统不等于规定,摇滚不等于发泄,流行不必要俗气等等这些都是李炆从歌手转型成为音乐人的成功坦言。由于好歌太多,公司曾一度陷入艰难的抉择期,由于主打无法确定,公司决定一首好歌都不浪费,于是新专辑宣传三步走计划出炉,将好歌首首展开轮番的轰炸。
层层深入蜕变后的李炆
第一次大众关注李炆,仅仅是因为李炆的名字。其实这个“炆”字是他的外婆所给予的,希望他的人就像他的“炆”字一样,像一团没有火焰却还在燃烧的火,不激烈,却始终热情,不争胜,却总是努力做到自己认为的更好。
第二次大众关注李炆,仅仅是因为李炆的音乐。2008年,作为专辑制作人的李炆双原创歌曲《泡沫》可谓是新专辑风格定位的风向标,是有力量的、洒脱的、足够个性的音乐结合,备受中新两地媒体及歌迷好评,是真正属于李炆的音乐,是李炆音乐历程上的一次真正的蜕变!
蜕变的不仅仅是李炆的音乐,还有代表着李炆音乐的颜色。2008年推出的单曲《泡沫》是黑色的,代表着爆发、是一种洒脱。而第二张专辑的第二阶段中的《碎片》是灰色的,是回忆、是怀念,代表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而即将在年底推出的第二张专辑完全版的颜色将蜕变成白色,多了些许温暖。美丽的篇章,温暖的画面,复杂细腻的情绪,成熟冷静的音乐态度,这些都是全新的李炆。
《碎片》
力量 不是你能否将那些东西击碎 而是你能否碎而不散。
如同歌名一样,担当制作人的李炆,在这首歌曲的创作上经历了将自己击成碎片的过程。以英式风格为基调的李炆一直寻求音乐上的突破,李炆同搭档蒋一辉在歌曲中大量的尝试电子音色的运用,进行反复的尝试和推翻。“我觉得吉它和电子音色必须是散的,碎的。它们是阳光下一面破碎镜子的碎片,都在闪光,却不刺眼。” 乐手们仅仅因为李炆这一句话,就反复的录音、磨合感觉。失真吉他的音色,在单听的时候很散碎。“我要的就是吉他散碎的感觉。而鼓的坚定厚重,会把一切散碎的音色统一起来”果然,如同我们听到的,在充满力量的鼓节奏下,各个声部都各自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严谨而统一。
独特的旋律,锋利的歌词,李炆用他并不高亢的嗓音冷静的向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激烈的画面。如同这城市,每一扇窗后面不为我们所知的激烈故事。从始至终冷漠的钢琴,李炆却用温暖的人声在呼应。
“声嘶力竭或许是我们需要去表现力量的态度,但是录音的过程中我却反复跟自己和乐手说,我们要如何收住这样的情绪。”当李炆在制作中说出这样的话后,他已经学会如何在温和中平静的表达自己的音乐态度。
《心结》
温暖的低吟 将整个夏天的躁动回归成一种宁静。
《心结》的词曲作者是李炆的好搭档蒋一辉,这也是唯一一首李炆没有参与创作的歌曲。
一幅宁静唯美的画面,在越来越高的旋律中,最终仿佛被炸裂开来。每一个复杂的故事或者情感都有细腻的那一面。作为制作人的李炆就是在细腻的表达着这样一种情绪,欲言又止的纠结,反复的矛盾,在最激烈的一刻他却停住了。取代而用狂躁的吉他将情绪的最高点渲染出来。“每一个细节,我所需要做的全部就是回归到音乐的本质” 。矛盾、冲突都在音乐中体现,真实的去体现。人声和乐器在反复的纠结中交替上升,每一轨乐器、鼓、电子音色的音量大小,都是反复调整。和碎片中将情绪往后收相比,《心结》这首歌 李炆力求将情绪抒发出来。“人声是诉说和铺垫,乐器的层层叠加,才是情绪的爆发”。所展开的全部画面是忧郁、纠结还有矛盾,是一种热带气压下风暴欲来前的平静。而狂躁的吉他、铿锵有力的节奏如同一场台风,最终将一切都席卷。
本专辑因版权原因或者内容问题不提供试听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