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文案:(声明:文案均由授权方提供,并不表示一听赞同其立场或观点)
小剧场话剧《斯德哥尔摩冒险家》正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和时下很多小剧场轻松搞笑不同,该剧既不是常见的爱情题材,也不是简单的发泄不满,而是从题材到形式都在尝试“冒险”。也许观众会直言“看不懂”,但还是能从编剧庄稼昀、导演李建军以及主演陈明昊和李浩主创构造的这个荒诞故事中,看到他们将对艺术美感的执著与社会的反思融于癫狂嬉笑之中。
看点一:故事很“冒险”
说《斯德哥尔摩冒险家》的故事“冒险”,在于这个故事不是那种为了取悦观众而设置的,整个故事很虚幻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将目光锁定“小人物”的心理和行动变化。该剧是根据德国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一个被绑架了18年的女孩,当警察和记者找到她时,她蒙起脸拒绝被拍,她说拍照要收费。绑匪自杀后,她把绑匪绑架她的房间和汽车拿出来拍卖。她18年未跟外界接触,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她房间的电视。这在德国成为一个很轰动的事件,改编后的故事没有强烈的冲突,观众与其说是看故事,不如说看到更多的是陈明昊的调侃。
看点二:音乐很“迷幻”
《斯德哥尔摩冒险家》的音乐是该剧不可忽视的部分,整出戏在带点迷笛音乐的电子乐声中开场。一个花白中长发的男子始终在舞台一侧手风琴弹奏,剧组尊称其为“七十年代摇滚老炮”工兵陈克,剧中的《荷包蛋之歌》、《继续冒险》等主题曲都出自他的手笔。此外,吉他、手风琴、矿泉水瓶都成为舞台上的乐器,演员们将爵士、歌剧、重金属等诸多不同音乐风格融入到声效中。爵士与重金属互相切换体现了主人公麦芒的故作从容,突然的高频噪音则表现麦芒的崩溃。
看点三:形式很“荒诞”
导演李建军说:“这部戏用了很多电影蒙太奇的手段,比如小屋里胖女孩‘小拉’同时会由舞台上的男演员反串扮演;‘麦芒’同时也会扮演卧轨自杀的绑匪;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出现同一角色的虚实两个形象。这种虚实之间反复跳跃的方法会形成强烈对比,看完戏后你可能会发现,现在你不得‘斯德哥尔摩症’根本无法生活。”也许,陈明昊表演中的笑耍与导演李建军的沉思表现了这个戏的两面性,也是一个人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矛盾冲突吧。
本专辑因版权原因或者内容问题不提供试听与下载.